前言

生成式人工智能(AIGC)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,其产业生态复杂度呈指数级增长。然而,如果对产业价值链分布缺乏系统性认知,可能导致战略决策失焦、资源配置低效以及创新方向出现偏差。
艾思产研数据平台整合AIGC产业链数据,梳理出6个二级节点、30个三级节点,收录相关公司23万余家,覆盖全国31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。
 

一、学术开挂:从“空想”到“顶刊”的捷径

应用场景

1️⃣技术创新路径溯源

结合艾思产研数据平台的企业专利库,分析目标企业的专利布局情况。例如,在AIGC产业链中游,模型底层技术可能基于Transformer架构,通过专利数据分析,可以进一步追踪技术演进路径,识别企业的技术优势与创新方向。

2️⃣产业竞争格局量化分析

结合艾思产研数据平台的投融资数据库,追踪产业链各环节的融资动态。
例如:
(1)在基础设施层,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(可通过分析头部云服务商的市场份额投融资情况来验证);
(2)在应用层,市场表现出显著的长尾效应(可通过CR4指数融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)。
此外,基于赫芬达尔-赫希曼指数(HHI),可以监测细分赛道的市场集中度变化,识别竞争格局的拐点。

3️⃣创新点与热点挖掘

锁定AIGC行业的场景缺口,识别竞争激烈的内卷赛道以及潜力巨大的蓝海赛道。同时,基于产业链图谱,分析重点环节的技术发展现状、趋势和瓶颈,从而识别出潜在的创新点和增长点。通过挖掘创新潜力,明确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和重点,为技术布局和研发投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依据。
 

二、数据驱动的实证研究范式

实证研究

AIGC技术专利不仅是企业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,更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战略资源。目前学术界针对AIGC技术专利的研究,多聚焦于单一技术环节的专利分析,普遍缺乏对产业链结构的系统性考察。只有少量文章尝试从产业链视角切入,探讨上中下游专利布局的协同关系及其对产业生态构建的影响。
例如:
  • 杨帅和苑朋彬(2024)通过分析AIGC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专利数据,发现产业链下游(技术应用)和上游(基础设施)的专利公开数量高于中游(模型算法、工具平台)。这表明当前研究多聚焦场景应用与基础设施,对算法、工具平台探讨较少。虽然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现有技术快速落地应用、完善产业基础支撑,但从长远来看,可能因模型算法和工具平台等核心环节创新不足,导致产业后续发展缺乏关键驱动力,难以实现深度变革与突破。
面对当前AIGC技术专利研究存在的局限性,学术界应鼓励跨学科、跨领域的研究合作,更多的从产业链整体视角出发,深入研究上中下游专利布局的协同机制。全面剖析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,为产业生态构建提供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理论支持。
 

三、为什么你必须关注这些数据

(1)学术党:1小时定位论文创新点vs同学死磕3个月;那些靠数据碾压同龄人的研究生,已经开始用产业链分析写开题报告了!
(2)投资人:用产业链穿透法找到“水下项目”;
(3)创业者:避开巨头“射程”,专攻“跨层技术缝合区”。
 

四、相关文章推荐

[1]丁晓东,何建佳,张雨宁.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内容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:理论逻辑、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[J].中国流通经济,2024,38(11):3-14.
[2]范德志,于水.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:理论机理、实践基础与政策路径[J].云南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24,41(01):152-160.
[3]刘雪珊.人工智能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科技专利信息服务优化策略研究[J].科技管理研究,2024,44(24):136-146.
[4]魏晓刚,邢成玉,张小华,等.美的集团:数智驱动卓越运营[J].企业管理,2025,(02):21-25.
[5]吴娟,汪洋.证券投资者AIGC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[J].对外经贸,2025,(02):87-93+125.
[6]杨帅,苑朋彬.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专利布局研究[J].全球科技经济瞭望,2024,39(07):68-76.
[7]张思源.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专利问题研究[J].中国市场,2024,(27):187-190.
[8]邹德宝.2024中国AIGC行业研究报告[J].科技与金融,2024,(10):3-16.
 
艾思特色资源简介
区别于传统社科数据库,艾思产研数据平台的特色在于紧密结合“产学研”,专注于深入挖掘微观企业数据的潜在价值。平台不仅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研发了科研统计数据库,提供微观企业数据、国标行业数据、新兴产业数据、产业链统计数据等特色资源,还根据科研习惯开发了系列企业查询应用,并打造了产业研究中心,提供产业链、产研工具、产业报告等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