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产业界定

深海潜水器产业是指集成了海洋工程、材料科学、电子技术、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,涵盖深海潜水器的设计、研发、制造、应用和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新兴产业。该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,推动深海探测与开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,广泛应用于海洋科学研究、海洋资源开发、海洋工程、国防安全、环境保护等领域。

深海潜水器(Deepsea Underwater Vehicle,DUV)是人类探索海洋深处奥秘的重要工具,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:
  • 载人潜水器(Human Occupied Vehicle,HOV)是搭载人类进入深海的工具,配备耐压舱和生命支持系统,可搭载科学家直接观察海底、采集样本。如中国的“蛟龙号”,在深海考古、海洋地质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,助力人类探索海洋奥秘。
  • 无人遥控潜水器(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,ROV)通过电缆与母船连接,由操作人员远程控制。它配备高清摄像头和机械臂,可完成海底设备安装、管道检测等复杂任务,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和科学研究,操作安全且成本较低。
  • 自主水下航行器(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,AUV)可自主航行,按预设程序完成海底测绘、环境监测等任务。其自主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在复杂海洋环境中长时间工作,提高深海探测效率,广泛用于科学研究和军事侦察等领域。

二、产业发展

2.1 产业规模

图1呈现了2017-2024年中国深海潜水器产业的市场规模情况。深海潜水器属于高端制造业范畴,是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。虽然现阶段其市场规模尚未达到较大体量,但在国家战略层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。据统计,2024 年我国深海潜水器产量为 5582 台 / 套,预计到 2025 年,这一产量将达到 6903 台 / 套。与之相应,2024 年由深海潜水器产业所带动的相关市场规模为 12.49 亿元;经预测,2025 年该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 14.54 亿元。

图1 2017-2024年中国深海潜水器产量及市场规模

资料来源:智研咨询,艾思数研整理

2.2 产业周期

深海潜水器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步期、成长期和快速扩张期三个阶段。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重点,共同描绘了这一产业的宏伟发展蓝图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持续扩展,深海潜水器将在未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,不仅提高海洋科学研究、资源开发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效率和性能,还将推动海洋工程、国防安全和社会福祉的发展。

图2 深海潜水器产业发展周期

资料来源:艾思产研数据平台http://idr.elseide.com/,艾思数研整理

目前,深海潜水器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。这一阶段的特征包括技术创新加速、应用领域广泛扩展、产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国际合作加强。各国纷纷推出性能更先进的深海潜水器,不仅在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,还在环境保护、国防安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该阶段的意义在于,通过技术进步和广泛应用,深海潜水器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对深海环境的认知能力,促进了深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,并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持。

三、产业链分析

3.1 产业链图谱

从产业链构成环节上来看,如图3所示,深海潜水器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的核心硬件和关键材料供应,如耐压材料、传感设备和通信系统等中游的技术系统与设备集成,包括导航定位、环境监测和仿真技术等;以及下游的应用领域,涉及海洋工程、水产养殖、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等多种场景

图3 深海潜水器产业链图谱(只展示至2级节点,完整图谱请登录平台查看)

资料来源:艾思产研数据平台http://idr.elseide.com/,艾思数研整理

根据艾思产研平台数据统计,截至2025年2月,中国深海潜水器产业现有50.17万家企业(未统计港澳台地区),其中,广东约7.47万、江苏约6.10万、浙江约4.09万、山东约3.41万、安徽约2.50万,这些省(市)的企业数量位列全国前五。

图4 全国深海潜水器企业数量分布

资料来源:艾思产研数据平台http://idr.elseide.com/,艾思数研整理

3.2 上市企业

表1列出了深海潜水器产业相关上市公司,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、浙江、江苏、广东等经济活跃地区,涵盖了潜水装备、海洋探测、深海水密电缆接插件、深海探测技术装备、无人潜水器和海工装备等多个相关领域。

表1 深海潜水器产业相关上市公司